无论是静态实拍,还是动态试驾,我连着接触了好几台新车,它们有着一个共同的特点:或多或少的搭载了系的功能。
作者|吕嘉豪
编辑|周 展
视觉|慢 慢
猛士M817的workshop里,因为提到通信技术和云端处理都沿用了华为的方案,产品经理是这么自嘲的,“这下算是把灵魂都卖给华为了。”
这么一听不难察觉,在车企的眼中,好像并不把华为当成救世主:毕竟“出卖灵魂”给的交易对象,一般都是恶魔。而做出这种决定的目的也很明确,想换取不属于自己的“力量”。
其实也很好理解,既然做不到像小鹏一样投入20亿成本再承受3年的开发周期,那么就采用华为方案,按辆、套或者打包价来支付授权费,开放车辆的控制接口给华为系统调用,3个月的时间就能让新车无缝上市,短时间内跃升智能化第一梯队不说还自带鸿蒙光环和流量——A5L&A5L Sportback就是走这条路来打出“燃油车也智能”的卖点的。
那如果华为真的是“恶魔”,我们就又要请出那句经典的台词了:代价是什么呢?
在已知的领域,以阿维塔为例,论华为智驾和座舱,它搭载的够早了,结果呢?
J.D. Power《2024年中国新车购买意向研究》显示阿维塔的用户里有62%是因为认同华为技术才购买该品牌的,而乘联会《2024年4月豪华新能源车价格指数分析》却显示出阿维塔07的终端成交价较(丨)、极氪001等竞品车型低12%,why?
从开始,该品牌就无限强调华为全栈技术,甚至以身上“纹”HI标识为荣,对于品牌自身的“高端系”几乎无从打造,停留在复读机阶段——这个就叫品牌溶解症。
喜欢你是因为喜欢华为,那他为什么不直接去买华为?
在未知的领域,不妨来回答几个相当简单的问题,当行业内70%的车企都接入了华为的座舱&智驾系统,而这时——
你是华为,在不垄断的前提之下随便涨点价就能多赚一点,刺不刺激? 你是车企,本就不多的利润配合着华为随时可能到来的涨价,紧不紧张?
再换个角度,过几年,ADS出到8了,鸿蒙OS更到10了,你的架构研发速度和技术跟不上最新的“华为需求”了,或者你的产品研发思路底层逻辑倾向和“华为需求”有冲突了,怎么办?
是硬着头皮放弃自己品牌的精神内核,不断去满足“华为需求”?
还是让一切停留在ADS7和鸿蒙OS9,去造自己“定位”的车。
如果这样一来终止协议了,华为连ADS7和鸿蒙OS9都不给你用了,是打算在8年后再掏出曾经2025年的车机系统吗?
所以难免会有这样一种声音,说当供应商成为用户认知主体,车企就会一步步沦为代工厂,技术依赖回导致其逐渐失去对产品的掌控力——今天开放智驾和座舱,明天就会是具体参数,后天连调校的档案都一并给予了。
是的,站着说话不腰疼,谁都知道全栈自研是最优解,但还是那个问题:找华为做供应商,不是大家偷懒了不想全栈自研,而是实在没有这个能力去做全栈自研。
同时还有一个不可否认的点是,没有一个车企能做到一台车100%的全栈自研,早在2007年原科技部部长万钢就说了,“千万不要把所有的东西都抱在我们自己的手里,谁也不能动。”
所以我们不妨来回顾一下坚持“大部分栈自研”的车企们目前所处的地位和取得的成绩:
零跑,全域自研,覆盖了整车架构、电池系统、电驱系统等核心技术,让搭载激光雷达的车卖10万,2024年交付量达到29.37万辆,同比增长103.8%。
蔚来,自研5nm车规级智驾芯片“神玑NX9031”,构建“芯片+操作系统(SkyOS)+算法(NWM世界模型)”全栈闭环,划重点,还没盈利。
理想,自研增程电动系统、MindVLA自动驾驶架构(端到端+VLM模型)及MindGPT座舱大模型,开源操作系统“理想星环OS”,推动行业协作;2024年营收超1400亿元。
不难发现,全栈自研的最终目的是实现等额销量下的更高利润回报,也就是零跑的朱总所说的,“70%的自研率也意味着,1万元的产品,如果外购有10%毛利空间差价的话,我们就比别人多7000元的成本竞争力。”
但是,车企的角度和市场、消费者、用户的角度是不同的,它们所坚持的全栈自研,在终端的表现都是:“实现Lx级别的自动驾驶辅助功能”、“AI大模型配合云端处理增强语音助手信息处理反馈效率和能力”、“在车内实现更多维度的功能和生活场景联动”等等。
说难听一点,对大部分的人而言,也就是“小艺小艺”和“你好糯米”的区别,也就是“拨两下怀挡开启智驾”和“按下方向盘按键开启智驾”的区别。
既然最终的表现形式是相同的,那么一个成熟的生态被选择的确可以免去大量被浪费的资源。在这个前提之下,车企直接选择搭载成熟的生态而放弃所谓耗钱耗人耗时间的“全栈自研”的死胡同,就是一个眼下的最优解——
所以华为未必是恶魔,何尝不是天使。
在我看来,与其纠结“全栈自研”的绝对正确与否,不如辩证地看待“找供应商”的未来权衡——如何达成车企和供应商之间的“动态平衡”。
比如华为的ADS到了A5L的身上,会被设置成绝对禁止实线变道的安全第一版本。
比如华为的鸿蒙座舱到了猛士M817的身上,唤醒词会更换为“你好猛士”。
这些看似浮于表面、不痛不痒的修修改改,实际上透露出了车企对于“供应商”相处关系的思考:
作为乙方,供应商就应当根据甲方车企的需求,在核心技术不变的前提之下,在表现形式和实际体验上去再定义,尊重并理解不同车企对于智能化、品牌性、智驾方案的需求和定义。
也就是说,虽然大家都找华为接入ADS,但是我的ADS方案可能是越野专精,你的ADS方案可能是强调舒适;现在是我们跟着华为的步子在OTA,将来华为要根据不同车企的车型周期去OTA。
不追求100%的自研,但尽量争取100%的可控和100%的可变,这才是良性的汽车市场的未来。
在这一场关于“供应商”和“全栈自研”的探索当中,没有输家和赢家,只有为了光明未来拼死求变的斗争家。
BREAK AWAY
TA的作品
01
02
03
a股杠杆怎么加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