玻璃墙后的“毕业礼”
会议室的玻璃墙能照见他自己的影子——衬衫第三颗纽扣松了线,头发是早上匆匆抓的,眼下的青黑像被墨晕开。HR坐在对面,手指摩挲着文件夹边缘,桌上的马克杯印着公司slogan:“与奋斗者同行”。
“这次找你,是因为组织架构调整,需要优化人员结构。”HR的声音很轻,像落在棉花上的针,“公司会给你N+1的‘毕业礼包’,社保交到月底,算是体面的告别。”
他盯着HR嘴角那抹标准的微笑,突然想起上周部门聚餐,总监拍着他的肩说“你是团队的核心骨干”。现在想来,那句“核心”和此刻的“优化”,大概是同个词典里挖出来的词——资本家的词典里,从来没有“裁员”,只有“优化冗余”“毕业离校”“战略调整”。这些词裹着糖衣,嚼碎了全是玻璃碴,比直白的“你被开除了”更恶心——它要你在被抛弃的时候,还得对着这场背叛说“谢谢”。
手指在桌下悄悄蜷缩,指甲掐进掌心,却压不住那阵发抖。不是冷,是怕。口袋里的手机震了一下,他不敢看——大概率是妻子发来的,问晚上能不能早点回家,孩子的奶粉快没了,妈上次复查的账单还在抽屉里放着。玻璃墙外,工位上的灯光亮得刺眼,他看见自己的座位上,实习生正小心翼翼地碰他的键盘,像在试探一件即将易主的旧物。
“我们很认可你的贡献,但目前的业务线需要更年轻的血液。”HR把文件夹推过来,里面的离职协议签好字就能领钱,“35岁,正是再出发的好时候。”
再出发?他差点笑出声。房贷每个月要还两万,孩子刚上幼儿园,父母的降压药得囤够三个月的量。他的“再出发”,是从三十层的写字楼,跌进人才市场的人堆里,和一群刚毕业的年轻人抢一个月薪八千的岗位?上周他去面试,面试官扫了眼他的简历,问“你这个年纪,还能熬夜改需求吗?”——原来在他们眼里,35岁的程序员,已经老得连熬夜的资格都没有了。
桌下的手抖得更厉害,他赶紧把双手塞进裤兜,指尖碰到了口袋里的药盒——胃药,医生说再熬夜加班,胃就该穿孔了。他想起去年项目上线,连续一周睡在公司,凌晨三点的咖啡和清晨五点的日出,他都见过。那时他以为,只要拼够了资历,就能在这座钢铁森林里站稳脚跟。现在才明白,大厂的楼梯从来不是给人爬的,是给人当垫脚石的——你把青春熬成了代码,公司把你当成了需要清理的冗余数据。
“考虑得怎么样?”HR的笔在纸上敲了敲,“今天签的话,额外给一千块的签约奖。”
一千块,买他在这里十年的工龄。他拿起笔,墨水在纸上晕开,像一滴眼泪。签字的时候,笔突然滑落在地,他弯腰去捡,看见桌下自己的手还在抖,指关节泛白,指甲缝里还沾着昨天修bug时溅上的咖啡渍。这个细节,后来他跟朋友说起时,朋友叹了口气:“你当时那模样,比哭还难受——不是怕失业,是怕对不起家里等着你的人。”
走出会议室的时候,走廊里碰见刚入职的实习生,抱着一摞文件,笑容里全是对未来的憧憬。实习生点头问好,他也点头,却不敢多说一句话——他怕自己一开口,就会把那句憋了半天的话吼出来:“别太拼,他们给你的‘奋斗者’标签,迟早会变成‘优化对象’的判决书。”
电梯里的镜子照出他的脸,眼眶红了,却没掉眼泪。他摸出手机,给妻子发了条消息:“今晚加个班,晚点回去,给你带楼下那家你爱吃的糖炒栗子。”发送键按下去的瞬间,他想起HR说的“毕业礼包”——原来这场失业,被包装成了一场光荣的毕业典礼,只是没有人告诉他,毕业之后,通往的不是星辰大海,是柴米油盐的深渊。
走出写字楼,晚风有点凉。他看见门口的招聘启事还亮着,上面写着“诚聘优秀人才,年龄30岁以下”。路灯把他的影子拉得很长,像一条走不完的路。口袋里的药盒硌着腰,胃又开始隐隐作痛。他想,明天得去人才市场看看,或许,能找到一份不用熬夜的工作——毕竟,他不仅是一个“被优化的程序员”,还是一个丈夫,一个父亲,一个儿子。那些“毕业”“优化”的恶心话术,终究挡不住生活要继续的脚步,只是心里那道被资本家的话术划开的伤口,大概很久都不会愈合了。
a股杠杆怎么加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