耳鸣耳聋,这一困扰无数群众的“隐形顽疾”,虽不致命,却严重影响生活质量。有人被耳鸣折磨数十年,辗转求医仍不得法,而中医理论认为,此类病症多与肝肾阴虚、气血不足或痰火瘀阻相关。六味地黄丸作为滋阴补肾的经典方剂,常被用于缓解耳鸣,但其组方固定,对复杂证型往往力有不逮,需通过化裁增强疗效。
曾接诊一位48岁的车间工人方师傅,因长期在噪音环境中作业,耳鸣已持续八年。初起仅是间歇性嗡嗡声,近年逐渐加重,发展为持续蝉鸣,伴头晕乏力、腰膝酸软、入睡困难且多梦易醒,晨起口干苦、视物模糊,舌淡红少苔,脉细弱。听力检测虽未达耳聋标准,但高频区明显下降。综合辨证,其病机为肝肾阴虚兼气血亏虚,单用六味地黄丸难以兼顾气血双补。
遂在六味地黄丸基础上化裁:保留熟地黄、山茱萸、山药滋阴补肾,去泽泻、茯苓利湿之品,防其耗伤阴液;加枸杞子、菊花增强明目养肝之功,石菖蒲开窍通耳,黄芪、当归气血双补,龙骨、牡蛎重镇安神。全方以熟地黄为君,重用至30克,直入肝肾填补精血;黄芪、当归配伍,取“补阳还五汤”之意,改善耳部微循环;石菖蒲与龙骨、牡蛎一开一敛,既通耳窍又宁心神。
方师傅服药两周即感耳鸣声调降低,夜间能间断入睡;一月后头晕腰酸明显减轻,晨起口干消失;两月余复查,高频听力恢复至正常范围,耳鸣仅在极度安静时偶现。巩固治疗期间,随症加减增入灵芝、酸枣仁安神助眠,最终症状基本消失,随访半年未复发。
此案印证中医“同病异治”之理。六味地黄丸虽为滋阴良方,但临床需灵活化裁:肝肾阴虚重者,可仿“耳聋左慈丸”加磁石、五味子;气血不足显者,宜合“归脾汤”意加党参、白术;痰火郁结者,则需配伍半夏、陈皮化痰开窍。
中医辨证论治,一人一方,不可盲目用药。
a股杠杆怎么加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